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李博)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当日举行的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1.1,同比增长0.4%,实现连续多年稳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介绍,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是统筹考虑城市尺度环境质量、生态空间格局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综合性指数,能客观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程度。
从2022年评价结果看,北京中心城区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普遍提升,植被覆盖指数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绿地服务指数64.4,持续提高。生态保护红线EI为72.9,比上年提高2.3%,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绿化隔离地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近五年增长了10.9%,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高了6.2%。大尺度森林景观已成规模,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关资料图)
自然岸线保有率达69.5%
自然岸线是天然或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水体岸线,是生物的重要通道。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设置了一项特色指标:自然岸线保有率(自然岸线长度占总岸线长度的比例)。
2022年,北京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69.5%。通州区自然岸线保有率比上年增加0.92个百分点,增长量连续两年为全市各区最高。延庆区、密云区、顺义区自然岸线保有率稳居全市前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等重要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连续两年稳定保持在75%以上。曹志萍表示,这些自然岸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北京市还于2020年至2025年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2022年,全市生物多样性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69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被等类型,2020至2022年三年累计记录108种。2022年,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3560种,2020-2022年累计记录6408种。其中,高等植物累计2111种、脊椎动物399种、昆虫2396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03种、藻类315种、大型真菌884种。
通过三年调查,从生态系统看,北京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蒙古栎林、白桦林、山杨林、元宝槭林、胡桃楸林等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油松林、侧柏林、白皮松林、华北落叶松林等温性寒温性针叶林。全市生态系统类型稳定性逐渐增强、持续性不断保持向好趋势。从城市生态重要区域看,在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实地记录到1800余种生物,其中包含大量乡土树种、野生地被植物以及优良生态环境的指示生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系统质量较为健康。从指示物种看,在城区记录到近30种蝴蝶,其中包括丝带凤蝶这类对野生植被需求较高的种类,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山区森林覆盖率超67%
在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处长冯达介绍,近年来,市园林绿化部门连续开展了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措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3平方米。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08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鸟类数量515种,位居G20国家首都第二位。
冯达说,通过持续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森林健康经营等生态工程,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逐步修复完善。截至目前,北京市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07%,形成稳定的生态屏障。经过10年努力,北京市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全面完成,共造林绿化219万亩,使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4.85%提升到31.4%,形成了成片连网、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网格。平原造林过程中,共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295处、小微湿地491处,设置人工鸟巢5027个,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120万余株,物种栖息环境和迁徙通道得到极大改善。
北京遵循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林水相依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万余公顷,形成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10余处,湿地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方面,当前北京市共有5类79处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的20%,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分布相对广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市90%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为加强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北京市已完成自然带划建135处。
申请新品种保护324件,占全国17.4%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副处长李源茂介绍,北京市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北京确定了21家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对6万余份农作物,2个畜禽地方品种、1.5万份畜禽遗传材料,6个水产品种,2万余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建立北京市特色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对北京特有的北京鸭、北京油鸡、宫廷金鱼、鲟鱼四个品类8个品种实施重点保护,支持北京黑猪、北京油鸡保种场和育种场建设。
2022年,北京申请新品种保护324件,占全国17.4%;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147个,占国审总量9.42%。市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10个。
北京市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救护的原则,不断完善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流程和收容救护措施。近两年,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累计收容救护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695只(尾),包括29个物种。针对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和北京市公布的地方保护鱼类,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部门集中对细鳞鲑(国家二级)和瓦氏雅罗鱼(地方保护)开展了全人工繁育研究,并取得成功。
在水生生物执法方面,北京重点组织开展了重点水域禁渔、水生野生动物利用、清理整治违规渔具渔法等专项行动。2022年,全市累计开展渔政执法检查2.89万余次,查处涉渔违法案件911起(移交司法机关涉刑案件6起),罚没款44.51万余元,清理整治违规网具767张。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于2021年9月7日发布,其中15种在北京市有天然分布,6种属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分别是槭叶铁线莲、北京水毛茛、野大豆、软枣猕猴桃、轮叶贝母和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