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日讯6月30日上午,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洪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湖北洪山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洪山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承办的“创新生物种业,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湖北洪山实验室成果转化专场活动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武汉人喜欢吃的武昌鱼、喜头鱼、草鱼和胖头鱼都实现了无刺繁育。
无刺武昌鱼与有刺武昌鱼对比。
会上举行了无肌间刺武昌鱼等6个项目的供需对接路演。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团队万世明博士作为路演人介绍了无刺家鱼的最新进展,据介绍,2019年,团队找到了调控武昌鱼(团头鲂)肌间刺的主效基因,且证实这是所有有刺鱼类的共通基因。通过基因编辑技术,2021年他们获得了F0代嵌合体少刺武昌鱼。2022年,通过进一步的F0代雌雄交配,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苗种(F1代),到2023年,他们已经繁育出了性状稳定的无刺武昌鱼(F2、3代),测试表明,无刺武昌鱼的肉质、口感、营养都和有刺武昌鱼完全一样。万世明表示,这说明无刺武昌鱼的繁育技术已完全成熟。
路演环节,华中农业大学万世明上台推介“无肌间刺武昌鱼”。
据悉,不仅武昌鱼,武汉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喜头鱼、草鱼、胖头鱼都实现了无刺繁育。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得到无肌间刺喜头鱼纯合体,华中农大团队得到了草鱼、胖头鱼无肌间刺的杂合体。有刺鱼长期占鱼类食谱的70%以上,而新“四大家鱼”的无刺繁育有望改变这一格局。
(长江日报记者周劼 通讯员颜丽 徐行)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