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郭爽爽 杨桂芳 北京报道
5月20-21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就此话题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2050年可能是决定全球金融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
陈卫东提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能源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波动,将增加全球的金融市场风险。比如“黑色产业”,包括钢铁、水泥、铝、化工产品、化肥,这些是现代化生产生活非常基础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重新估值的风险,并带来重大的金融风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些行业对整个现代化产业和生活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它的转型成本增加可能会成为未来全球通货膨胀的重要源动力。” 陈卫东说,这也是能源的绿色转型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的一种影响。
陈卫东猜测,2050年前后可能是能源绿色转型的技术逐渐成熟,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重新调整、重新平衡的关键期,可能也是决定全球金融发展格局的重要时间节点。
另外,在新能源的发展格局下,亚太地区的作用正在充分显现出来。
他判断称,对于新能源来说,可能需求的力量或者技术的力量会充分体现出其作用,由此决定了新能源相关产品交易计价的决定权可能会转向亚太地区,一定会促使这些国家重新考虑货币使用的问题。
新能源开发也会给投行带来变化,成为全球私募资本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陈卫东举例说,就目前全球技术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发展来看,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堪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硅谷半导体及计算机相关技术开发对全球私募资金所产生的刺激作用。
“它可能成为全球私募资金追逐的领域。”陈卫东说,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迹象,比如从2022年全球能源转型的私募投资翻了一倍,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达到了83亿美元,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接近140亿美元。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从2019年以来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投资已经增加了近20倍。
就“能源的绿色转型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什么影”话题,陈卫东给了如下判断:
相比较于传统能源,新能源主要的力量更多地转向需求方;新能源的原动力更具有均衡性;在全球能源加速转型和地缘政治发展的情况下,美元的作用受到削弱;中东正在确立的发展模式,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会成为全球私募资本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碳市场成为改变全球金融市场体量、结构和治理规则的重要力量;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能源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波动,将增加全球的金融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