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王祥龙 实习生 徐正阳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在7月的盛夏,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迎面而来的寓意“古蜀之眼”的大型玻璃幕墙,寓意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探知的巨型螺旋坡道,再到巨大的圜形铜质镂空吊灯,显示着这座新馆的勃勃生机。再走进展厅之中,青铜神坛、鸟足神像、骑兽顶尊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等重器悉数亮相,诉说着这片土地厚重悠久的历史……
(资料图)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备受关注的新馆一展新容,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从早上8:30开馆试运行伊始,入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大雨没有阻挡他们探寻古蜀文明的脚步。
“从展陈设计,到参观体验,此次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都有了全面升级。我们也运用多媒体科技的辅助手段,来帮助观众了解三星堆的文化,认识三星堆的文物。”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这样说。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
从近百年考古历程说起
三大展区呈现“一醒惊天下”
步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关于三星堆考古的悠久故事。据介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陈紧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主题展开,分“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区,每个展区下设若干展陈单元。其中,第一层楼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展区,第二层楼为“天地人神”展区。三星堆的发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与创新创造的实证,三大展厅用珍贵文物娓娓道来。
从上世纪30年代,广汉月亮湾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到1986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再到2019年秋至2020年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勘探发现六个祭祀坑……在第一展厅“世纪逐梦”中,观众得以看到三星堆考古清晰的脉络与故事。
“在这个板块,我们特别突出了三星堆考古发掘的历程,对近百年三星堆考古心路历程的总结,同时也是展示三星堆考古的成果,来反映历代考古学者的孜孜以求、努力前行的态度。此外,展厅还展现了三星堆在新世纪考古的一些新理念方法,三星堆考古同时也是我们中国考古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此展现四川考古属于中国考古的发展。”朱亚蓉介绍。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陈的青铜人像
在了解到三星堆考古近百年的故事之后,来到“巍然王都”的展厅中,其从文明探源的角度,对三星堆古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手工业技术、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漫步展厅中,观众自然对三星堆文化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耀眼闪亮的黄金器、极具地域特色的玉器、造型精美的青铜雕像……都在这一板块中呈现。
“在这个展厅最末的单元,叫做‘多元共生’,是站在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角度,去审视三星堆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三星堆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我们也通过一些文物的比较、对比,来反映三星堆文化的兼容并蓄、融合创新。”
随后,再走入第三展厅“天地人神”,这里以祭祀区出土的精品文物为主要展示对象,集中呈现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重要礼器、主要的祭祀行为、崇拜对象及其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青铜面具,反映了古蜀人对大自然遵从,此外,世间万物敬畏的动植物造型及太阳形器……都在其中一一呈现。
青铜立人像
朱亚蓉说:“这里就是国宝荟萃的一个展厅了,因为其中对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众多跟祭祀相关的文物精品,进行了集中陈列,也是分为了7个单元。其实也是从三星堆的文物精品来反映古蜀人的精神世界和信仰,以及三星堆青铜文明在艺术层面的表达。”
沉浸式考古方舱场景
借助科技呈现文物跨坑拼对
“就好像穿梭在文物之中”
复原了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考古场景,让观众似乎亲临考古发掘的一线;展示了月亮湾城墙南壁剖面,让人们更清晰地触摸到三星堆古城的面貌;还有不同时代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者的影像……展厅内,运用AI修复技术、3D打印、三维数据复原的新出土重器文物、大量珍贵图文影像资料和多媒体手段,全面反映三星堆文物菁华的无穷魅力和三星堆百年考古的恢宏历程。
“我们也运用了很多多媒体和科技的辅助手段,来帮助观众了解三星堆的文化和三星堆的文物。”朱亚蓉说,新馆把考古方舱搬进了展厅里,借助裸眼3D的技术,让观众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到考古人的视角,身临其境地感受属于三星堆考古的非常伟大的时刻。同时,在对三星堆古城的表达上,展厅还运用了一个多媒体的沙盘。“通过沙盘和投影融合的方式,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到三星堆古城的恢弘壮阔。”
采用研究性复原的青铜骑兽顶尊人像
当然,作为一所博物馆,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文物的呈现。采访中,朱亚蓉也说到了展览的文物展陈,她表示,为了让观众能够把文物看得更明白、更清楚,在文物的参观体验上有了全面升级。“我们从展柜到灯光,都选用了世界顶级的产品,比如展柜用的都是低反射的玻璃,尽可能地还原文物本身的色彩,看到文物包括纹饰在内的细腻表达。同样的文物,可能观众会觉得比在老馆那边看得更清楚。”
更为奇妙的是,在展厅之中,人们还能看到一些颇为壮观的展品,有三组文物实现了“历时三千年 跨坑重聚首”,分别是骑兽顶尊人像、青铜神坛、青铜鸟足神像,这三组文物采用“数字化修复演示”的展陈方式,让观众得以看到这些文物拼接后的惊人面貌。
采用研究性复原的青铜鸟足神像
“因为三星堆的文物,很多都是才刚刚出土,它的文物修复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针对暂时还不能实体修复的文物重器,我们采用了数字化的复原技术,通过对文物本体进行一个三维的扫描,然后借助传统修复师的拼对,结合着AI的算法,来实现文物跨坑拼对和数字化复原。”通过技术手段拼接好的文物,又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随后和文物真品放在一起进行陈列。“让大家能够更完整地去感知我们的文物。”
朱亚蓉特别说到展厅中的青铜神坛,其由八号坑、七号坑、三号坑、二号坑出土的文物跨坑拼对。“我们播放的视频,不是一个从外部看的观众视角,我们可以从中走进文物的内部,就像是穿梭在文物里边,去感受它的构造、设计的精巧之处。”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陈的陶器
探寻新馆的“小巧思”
“将文物还原到生活场景”
倘若是三星堆博物馆的“资深粉丝”,走在新馆之中,人们自然能从展陈中的精心设计里发现许许多多的小巧思。据介绍,新馆展出的文物除展示一、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外,还陈列展示了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数量为原展出文物的3倍有余,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
在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雕像蔚为大观,当不同造型的青铜人头像被集中呈现在展厅之中,带给人们的视觉震撼不言而喻;三星堆出土的陶器,器型主要有盛贮器、食器、酒器、炊器等,当这些陶器被陈列在同一展柜中,漫步展厅的观众不由惊叹出声……此时,倘若细细观察展柜周围的背景、展板,还能收获新的体验。
“一般大家都觉得,陶器不是很好看的文物。但在展厅,我们注意了环境的烘托。大家可以看到,在陶器的展柜背景里,我们请了画家来专门绘制图案,并查证了大量的史料。”朱亚蓉说,团队查询了关于古蜀的生产生活的记载,和当时存在的动植物,通过工笔画的方式,把它还原出来。“比如说有水稻、蚕桑之类的,我们都把它画出来,感觉像有一种故事化的画面,然后让他把我们作为背景,让我们的文物仿佛还原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里边去。”
朱亚蓉还说到,在陶器厅中间的大陶器展柜,也是颇有巧思。“大家走近看的话,会看到一个奇观,因为我们上下都采用了一个镜面的设计,好像是把陶器的库房搬到了展厅里,能看到多层的陶器在陈列,也是给观众一些更多、更好的视觉体验。”(图据三星堆博物馆)